法治日报:强区放权激发新活力,罗湖迎来蝶变重生
罗湖作为特区长子
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
第一个万元户村
第一个商品房小区
第一家外资银行……
多项“中国第一”在这里诞生
步入新时代
罗湖的改革动力依旧澎湃
蝶变重生的秘诀
在于强区放权焕发新活力
#点击图片查看原文#
强区放权,是深圳市委、市政府为破解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中市区权责不对等、行政效能不够高等问题而推出的一项重大改革,是“放管服”改革在深圳的具体化举措。
甘玲 摄
2015年
罗湖成为深圳市开展城市更新改革的试点
由此拉开了强区放权的改革大幕
↓↓↓
改革需求迫切
强区放权首落罗湖
▼
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
罗湖区为促进
产业转型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
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
率先以城市更新改革试点为契机
推进强区放权改革
强区放权的核心就是要解决市区两级“权责不对等”的关键问题,构建并优化市区两级权利与责任相适应、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,切实激活基层机能、提升行政效能,有效打通“任督二脉”。
尤其是要把住项目审批这个重点,抓住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“牛鼻子”,通过权力的下放,“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指挥战斗”,充分发挥基层更了解自身发展难点痛点的优势,有效解决政出多门、效率低下等一揽子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。
随着改革试点推进,罗湖区迅速与7个部门对接,梳理出25项审批管理事权,其中22项事权通过授权或委托的方式下放至区对口部门行使,其余3项以绿色通道形式加快审批,并把承接事权的各审批单位统筹到一个平台上,实现“平行变平台、外部协调变内部沟通”。
同时,建立领导小组、职能部门、街道办三级联动工作机制。领导小组统筹,调动街道力量,强化基层配合力量,结合街道“大部制”改革,在街道设立发展更新部,配备专职人员,部门协同推进。
全面精简业务流程
大幅压缩审批时间
▼
强区放权改革是“摸着石头过河”
没有前路可循,需要大胆创新
罗湖区在区级层面大刀阔斧地进行
资源整合、精简环节、重构流程
推出了多项创新举措
☛ 试点成立以前,除实施主体确认以外的城市更新环节,其审批权均由原深圳市规划国土委行使,城市更新项目在政府部门要经过4个层级共25个审批环节。
☛ 改革后,审批层级变为市、区政府两级,同时区里努力整合再造流程,通过实行计划和规划同步申报等方式,将审批环节减至12个。城市更新事项也由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,审批层级由四级审批精简为两级审批。
此外,在原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向区里开放信息系统的基础上,开发城市更新“一张图”查询系统,包含全区城市更新项目库、公共配套设施库等各类数据,实现同步查询、配套参考、辅助分析等功能,为更新项目加强公共配套提供决策参考。
这波改革
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
取得了成效
引领罗湖转型蝶变
城市更新效果显著
▼
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创新
罗湖通过强区放权
为城市可持续发展
打下了坚实的基础
城市更新效果显著
↓↓↓
“十三五”期间
深圳城市更新总拆除重建用地规模中
罗湖为120公顷
约占十分之一
成为原关内四区新用地的主力
以轨道交通为例
罗湖通过统筹改造将火车站枢纽打造为湾区深港合作重要门户;深汕高铁清水河站将作为罗湖北部区域核心枢纽,服务于大梧桐新兴产业带。一个功能布局更加完善的新罗湖正在加速形成。
以城区改造为例
创新建立“政府主导+国企实施+三房建设”罗湖棚改新模式,在控停违建、谈判签约、房屋拆除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创新措施,赢得大多数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。
2020年11月,清水河街道吹响棚改集结号,首日签约率破95%、第15天宣布协议生效、第137天交房完毕实施拆除,刷新了棚改推进的“深圳速度”。
截至2021年4月13日,所有签约个人业主全部交房,并开始全面拆除,书写了精彩的罗湖棚改样本。
城市更新改革大力提升了罗湖区产业空间、固定资产投资、公共配套设施以及城区总体质量,促进罗湖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,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,罗湖城市更新改革经验也得到全市的复制和推广。
罗湖将持续立足于
“湾区枢纽、万象罗湖”新定位
为提升政府整体行政效能率先探路
引领城区加快转型蝶变
全面振兴发展
信息来源:法治日报、罗湖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
编辑整理:新时代新罗湖
如需转载,请注明以上内容往期精彩回顾
1、是心动啊!这所学校把“骑楼”搬到罗湖,还有露天剧场、屋顶农场……
3、学史力行 | 解锁新方式!罗湖读剧学党史,服务群众办实事
5、超燃“快闪”,重温红色经典!罗湖首届“干部读书周”活动开启
来都来了,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~